行业动态
隧道加固土体不稳定怎么办
来源:www.cqcxz.cn 发布时间:2025年04月30日
隧道加固过程中土体不稳定是常见的技术难题,需结合地质条件、施工阶段和不稳定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。以下是系统性解决方案:
一、紧急处置措施(施工期突发不稳定)
立即停工与人员撤离
发现围岩变形速率超限(如收敛速度>5mm/d)或支护结构异响时,立即停止掌子面作业,撤离危险区域人员。
临时支护加强
喷射混凝土封闭:对岩面快速喷射C25早强混凝土(厚度≥10cm),形成临时支护层。
型钢拱架加密:在原设计间距基础上加密I20b工字钢拱架,间距缩小至0.5-0.8m,并设置纵向连接筋。
锁脚锚杆增设:每榀拱架增设4根Φ42锁脚锚管(L=4.5m),注浆压力提升至1.5-2.0MPa。
地表与洞内联动处理
地表注浆:对浅埋段实施地面垂直注浆(Φ108袖阀管,间距1.5m×1.5m),采用水泥-水玻璃双液浆(C:S=1:0.8,模数2.8)。
洞内反压回填:在变形段后方5m范围内堆码砂袋(高度≥2m),形成反压平台。
二、根本性加固方案
超前地质预报优化
采用TSP+地质雷达+超前钻探组合预报,提前20-30m探明软弱夹层、断层破碎带位置。
预加固技术
管棚支护:在隧道轮廓线外1m范围施作Φ159管棚(L=30-40m,环向间距0.4m),注浆压力2.5-3.0MPa。
水平旋喷桩:在掌子面钻设Φ600旋喷桩(咬合200mm),形成预支护壳体。
冻结法:对富水砂层段采用液氮冻结,冻结壁厚度≥2.5m,平均温度≤-10℃。
结构加固措施
双重支护系统:初期支护采用钢格栅+喷射混凝土,二次衬砌增设Φ25预应力锚杆(L=6m,间距1.0m×1.0m)。
仰拱快速封闭:变形段仰拱施工与掌子面距离控制在15m内,采用C40早强混凝土(添加8%钢纤维)。
三、特殊地质条件处理
软岩大变形治理
让压支护:采用可伸缩性H型钢拱架(连接处设置15cm让压缝),配合高延性混凝土(抗拉强度>5MPa)。
应力释放:在侧壁钻设5-8个Φ110减压孔(深10-15m),降低围岩应力集中。
富水地层处理
全断面帷幕注浆:采用"前进式分段注浆",每循环注浆长度20m,空隙率控制在3-5%。
排水系统优化:设置环形盲沟(Φ100软式透水管)与纵向排水管连接,孔隙率>35%。
四、监测与动态调整
智能监测体系
部署光纤光栅传感器(精度0.01mm)监测围岩变形,数据实时传输至BIM管理平台。
微震监测系统:捕捉岩体破裂信号,预警突水突泥风险。
动态设计原则
根据监测数据调整预留变形量(IV级围岩从10cm增至20cm)、支护参数(钢筋网片间距从20cm减至15cm)。
实施"短进尺、强支护、勤量测"循环,每循环开挖进尺控制在0.5-0.8m。
五、典型案例参考
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:采用NPR锚索(让压500mm)控制软岩大变形,成功通过F7断层破碎带。
青藏铁路关角隧道:应用水平旋喷桩预支护技术,有效解决富水粉细砂层施工难题。
实施要点:需根据隧道埋深(H)、围岩级别(RQD值)、地下水压力(Pw)等参数建立三维数值模型,通过FLAC3D等软件模拟优化加固方案。现场应配备应急物资储备库(储备工字钢50t、水泥200t、速凝剂10t),确保4小时内启动应急加固。
一、紧急处置措施(施工期突发不稳定)
立即停工与人员撤离
发现围岩变形速率超限(如收敛速度>5mm/d)或支护结构异响时,立即停止掌子面作业,撤离危险区域人员。
临时支护加强
喷射混凝土封闭:对岩面快速喷射C25早强混凝土(厚度≥10cm),形成临时支护层。
型钢拱架加密:在原设计间距基础上加密I20b工字钢拱架,间距缩小至0.5-0.8m,并设置纵向连接筋。
锁脚锚杆增设:每榀拱架增设4根Φ42锁脚锚管(L=4.5m),注浆压力提升至1.5-2.0MPa。
地表与洞内联动处理
地表注浆:对浅埋段实施地面垂直注浆(Φ108袖阀管,间距1.5m×1.5m),采用水泥-水玻璃双液浆(C:S=1:0.8,模数2.8)。
洞内反压回填:在变形段后方5m范围内堆码砂袋(高度≥2m),形成反压平台。
二、根本性加固方案
超前地质预报优化
采用TSP+地质雷达+超前钻探组合预报,提前20-30m探明软弱夹层、断层破碎带位置。
预加固技术
管棚支护:在隧道轮廓线外1m范围施作Φ159管棚(L=30-40m,环向间距0.4m),注浆压力2.5-3.0MPa。
水平旋喷桩:在掌子面钻设Φ600旋喷桩(咬合200mm),形成预支护壳体。
冻结法:对富水砂层段采用液氮冻结,冻结壁厚度≥2.5m,平均温度≤-10℃。
结构加固措施
双重支护系统:初期支护采用钢格栅+喷射混凝土,二次衬砌增设Φ25预应力锚杆(L=6m,间距1.0m×1.0m)。
仰拱快速封闭:变形段仰拱施工与掌子面距离控制在15m内,采用C40早强混凝土(添加8%钢纤维)。
三、特殊地质条件处理
软岩大变形治理
让压支护:采用可伸缩性H型钢拱架(连接处设置15cm让压缝),配合高延性混凝土(抗拉强度>5MPa)。
应力释放:在侧壁钻设5-8个Φ110减压孔(深10-15m),降低围岩应力集中。
富水地层处理
全断面帷幕注浆:采用"前进式分段注浆",每循环注浆长度20m,空隙率控制在3-5%。
排水系统优化:设置环形盲沟(Φ100软式透水管)与纵向排水管连接,孔隙率>35%。
四、监测与动态调整
智能监测体系
部署光纤光栅传感器(精度0.01mm)监测围岩变形,数据实时传输至BIM管理平台。
微震监测系统:捕捉岩体破裂信号,预警突水突泥风险。
动态设计原则
根据监测数据调整预留变形量(IV级围岩从10cm增至20cm)、支护参数(钢筋网片间距从20cm减至15cm)。
实施"短进尺、强支护、勤量测"循环,每循环开挖进尺控制在0.5-0.8m。
五、典型案例参考
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:采用NPR锚索(让压500mm)控制软岩大变形,成功通过F7断层破碎带。
青藏铁路关角隧道:应用水平旋喷桩预支护技术,有效解决富水粉细砂层施工难题。
实施要点:需根据隧道埋深(H)、围岩级别(RQD值)、地下水压力(Pw)等参数建立三维数值模型,通过FLAC3D等软件模拟优化加固方案。现场应配备应急物资储备库(储备工字钢50t、水泥200t、速凝剂10t),确保4小时内启动应急加固。
上一条:
没有了
下一条:
重庆桥梁加固:桥梁的承载能力,怎样进行加固